淡水捷運站,是我每日行程的起點和終點。往返中總是淹沒在吵雜的人群中,匆忙的去、疲憊的回,對於窗外的世界總是像快轉電影一樣疾駛而過,無法仔細端詳。那天,一如往常,踩著例行公事般的步伐踏進車廂裡,抬頭一望眼前竟是空無一人。太好了!今天就選個靠窗的位置,讓我安靜、仔細觀看窗外的一切吧!
熟悉的鳴笛聲響起,車門照例在幾秒鐘後關閉。當車身慢慢離開月台後不久,發現就在捷運淡水站右側有幾幢老房子,好幾名遊客還拿著照相機猛拍。啊!在淡水捷運車站來來去去這麼些年,竟然都沒有發現有這一個令人好奇的地方!人們總是被盲目的日子給追著跑,忘了追尋一下身邊的美好!
好吧!找個星期六下午,趁著上完課後的空閒時刻,一家三口就在淡水捷運站集合,好好的探究那幾幢躲在淡水捷運站旁邊的老房子!
每次到淡水,方向總是往人多的老街走,這次就往反方向走。不過,要出發前還是先填飽肚子再走,老街還是不免俗的要巡禮一下。然而,在週末的午後,人潮的洶湧可想而知。在一陣人擠人的慢步前行後,看見一群遊客爭相和一個銅像合照,靠近一看原來是街頭藝人在搞怪,芃芃還天真的問,為什麼那個銅像會在動?
填飽肚子後,走過熱鬧的老街,穿過一群又一群的人海中,慢慢的朝向今日要造訪的地方前進。悠閒的走在看似才擴建不久的河堤碼頭上,印象中的原始河岸已不見蹤影。人工造景的河堤或許是增添些許的現代感,但是總覺得還是比不上大自然原始的美。人類的進步,只是進步在自以為是的表象而已吧!
就在逐漸將人群的吵雜聲遠遠拋在耳後時,眼前突然被幾戶搭建在水岸上的殘破木屋給吸引住,樣子像極了在旅遊節目看到的水上人家,只是破舊、簡陋的景象與緊鄰的繁華老街形成強烈對比。
原來,這幾戶簡陋的木屋是一群退伍老兵數十年來居住的屋舍,沒有自來水及現代化的設備,以自給自足的方式生存著。奈何就在生活多年後,在沒有一般經濟能力的情況下,被冠上侵占國有土地的罪名,強制遷移他處。
轉角的咫尺之遙,竟存在著兩個不同的世界。這是人性中習慣性的視而不見在作祟,還是人類追求進步的沙文主義,無異議戰勝慈悲的人道關懷。不知這些已至暮色之年的老伯伯們,現在流落何方?
不懂的是,這個事件看似是在追求社會進步與公平,但是距離驅離這些老兵的時間,似乎已過好些年,怎麼還是任憑這些凋零的屋舍,繼續孤伶伶的佇立在主人已遠離的岸邊呢?
腳上的步伐依舊不能停止,因為時間一點一滴的在過,雖然心中藏有無奈的悵然。
在捷運上驚鴻一瞥的老房子,原來是英商嘉士洋行建於清代年間的倉庫,到了日治時期再由英商殼牌公司買下。內有四座大型的磚造倉庫、三座小型庫房,還看得到鐵道、月台等歷史建物。到了近期才修建為淡水文化園區,淡水社區大學也正式掛牌在園區中運作,成為台灣第一所在百年古蹟辦學的社區大學。
走到園區靠近水岸邊的地方,看到原本躲在沙灘底下的螃蟹大軍,各個都爬出洞穴出來覓食兼曬曬太陽,幾隻彈塗魚也在一旁來回舞動著身體,似乎大夥兒都趁著退潮的時刻出來透透氣!
往往,偶然間遇見的際遇或景象,才會讓人印象深刻,甚至永生難忘!是呀 ~ 在轉角遇見兩個不同的世界,是我們一家三口今日此行最大的收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