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孩子面帶愁容的對我說:「明天要考社會,可是媽媽還沒買評量,怎麼辦?」難道,沒寫評量,考試就一定會考不好。或者,這樣說好了,沒寫評量,就一定會得不到高分?
唉 ~ 原來,現在的孩子,讀書就是為了考試,而為了考好成績,就必須拼命寫評量;評量寫了沒有用,那就直接殺進補習班被K,就對了!
從小,我們的教育不斷的灌輸孩子一種想法:「標準答案是我們畢生所追求的目標!」因此,孩子長大後出了社會,跟著標準答案走人生的路,已經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!
所以,我們的社會價值觀幾乎都是繞著所謂的標準答案在轉:考試一定要考到滿級分,才能等於是好學生;快樂就是做什麼事都不必要求,只要高興就好;對孩子嚴格,就是殘害幼小的心靈;非教科書的書本並不一定要擁有,因為書裡的那些風花雪月,只是一時的閱讀享樂;政治人物在民調排名上名列前茅的,就一定是五星級的標竿人物…
在不用自己的腦袋思考的情況下,這些想法不斷的在我們周遭發生、發酵。慢慢地就形成是一種所謂的標準答案。
這樣看來,缺少獨立思考的本能,是台灣社會所欠缺的核心價值。
最近,讀到作家侯文詠的一番話,心有戚戚焉。他說:「從未來的角度來看,現在的標準答案,其實是一點也不標準的。因此,上學的目的,與其說是學習『知識』,還不如培養一種能夠『獲得知識』的能力,而要獲得這種能力,最基本的方法,就是問問題 - 而不是給答案。」
要懂得問問題,就必須先具備內省思考的能力。諷刺的是,我們的教育,就是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訓練學生如機器人般的尋找標準答案。在如此惡性循環的情況下,當有了標準答案後,大腦馬上停止了思考;在大腦停止思考後,對於別人所提供的答案,當然就是原封不動的照單全收 。
「獨立思考少了獨立,思考就失去了真正的價值。」失去了追求真實價值的境界,我們的社會充滿著只有盲目跟隨流行的文化、沒有品味觀點的內化學習;只有毫無意義的口水批評、沒有提升價值層次的批判精神。
也許,我們應該遠離八卦、遠離耳語,要重新思考與手機、媒體、電腦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連結關係。面對自我人生時,尋回聆聽內在聲音的能力。重點是,要用自己的腦袋思考…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