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的天氣陰陰的,沒有下雨,原本想帶芃芃去故宮看書法展,可是,媽媽我呢,想先了解展覽內容後再去看,所以爸爸就決定去北海岸繞一繞。
北海岸就像我們家的廚房,每回去基隆上課都會經過,但,都是匆匆帶過。今天,我們一家三口就隨興的到處走走,沒有目標、沒有目的。
其實,剛認識芃芃的爹,最受不了就是「隨興」。
或許是個性使然,做什麼事總是習慣要有步驟性,一步一步來。可是,遇到芃芃的爹,完全顛覆了我的習慣!剛開始和芃芃爹約會時,芃芃爹一定會先將車子熄火,然後說:「想去哪,就去哪!」我也會假仙的說:「都可以!」可是到後來,越來越受不了,我就會說:「去墾丁!」從台北到墾丁,當然不可能是只有幾小時的行程囉!
然而,慢慢的發現,有時隨興過生活,適時的讓自己放慢腳步,是必須的!
人總是庸庸碌碌,為一些看似重要,卻又不是那麼重要的事,胡亂瞎忙著!忙到,不知如何有尊嚴、有品質、有智慧的活著!
有時,必須花一點時間,將身上無用的包袱,一一卸下。如此,才能讓自己,在人生的道路上,有更大的動力,持續向前;也唯有如此,才能讓自己,在紛擾的世界中,擁有一顆清明的心!
哈!說了這麼久,還沒說到,我們去了哪些地方,真是太隨興了喲!
車子開在濱海公路上,其實是一大享受,尤其是在非假日時,車子不多,慢慢的望著大山、大海,真好!
第一個停留的地方是「六和山莊」,看這名稱,應該與「六和企業集團」有關。它是位於石門鄉的一處半山腰上,有一個蠻大的草原,視野不錯。遠望可看到海,而山莊的莊園,是依附在大屯山脈之中。唯一我認為的缺點是,當你往天空遠眺時,討厭的電線,會把眼中的畫面,切割成一塊一塊的,很煞風景!爸爸說,等芃芃大一點,可以帶她來這裡放風箏!
下山時,經過老梅溪。漂亮的原始溪邊景色己看不到,台灣大部分的溪流,都已被整治成超級大水溝,自然美景早己消失。
這時,芃芃突然指著地上,說:「這是阿曼的工具。」一開始聽不懂她在說什麼,再往地上看,原來,芃芃的意思是指,地上的圖案像一個啷頭,就像是卡通「萬能阿曼」中的工具,還真有點像呢!
沿路可看到排列整齊的梯田。其實,三芝、石門一帶,梯田還蠻多的,只是現今,大部分都已廢棄!
第二個停留的地方是「石門風力發電站」。知道「十八王公廟」的人,應該都會看到,佇立在後山上的動力風車。其實,芃芃還在媽媽肚子裡時,早已造訪過了。之後,也來了很多次,問芃芃有沒有來過,似乎,她還有點印象!
台電貼心的為造訪的民眾,設立了觀賞步道。當你走著走著,似乎,盡頭的山下,就是岸邊。然而,一走近才知,原來還有台二線的濱海公路隔著,才是一望無際的大海!
或許是巨大的風車,就在你眼前,而自己卻是那麼的渺小,心不猶得,擴大起來,很舒服!但,美中不足的是,風真的很大,好似,一不小心就會被大風給吹走!芃芃也趕緊抓著爸爸不放!
離開發電站,芃芃嚷著肚子餓,媽媽想到,好久沒吃「亞尼克」的蛋糕了,我們就直奔萬里囉!
記憶中的「亞尼克」,是大排長龍等著買蛋糕的人,可是,今天卻靜悄悄的。不知是因為時機歹歹,還是因為,台北各地方的分店眾多,已不需要像以前那樣搶著吃了!
我們一家三口,粉有氣質的選在西濱公路的觀海休憩步道上,享受亞尼克的蛋糕。原本以為,星期一人應該不會很多,沒想到,來來往往的人還真不少!
在休憩步道上,向大海望去,海中有一小島,應該是基隆嶼。每次,看到基隆嶼,就想到,幾年前也帶過哥哥的孩子們到此一遊,其中一位姪子望著海中的小島,狐疑的問我:「小姑姑,為什麼有一顆大石頭在那邊呀?!」在孩子的眼中,小島是一顆超大石頭,想像力真是豐富!
總覺得,台灣的海邊,只能遠觀不能近看。因為,遠觀很美,近看是一大堆的垃圾和難看的肉粽(消波塊)!
往回走,我們到了萬里的海邊,「野柳地質公園」就在路旁,這裡的岩石相當漂亮,它的學名好像是「風化石」。有人說它像是豆腐的岩石,我倒覺得它像奶油。顏色暖滋滋的,油油的感覺,芃芃還天真的問她爸爸,「可以吃嗎?」
看到這樣的景象,真是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!
其實,整個北海岸,要讓人們停下腳步,認真逛的景點還真不少。不過,隨興的逛,就是沒有目的的到處看看,我想,每次的隨興,都會有不同的收穫、不同的發現!
爸爸有時會慢慢開,讓芃芃搖下窗戶,好好的用她小小的心靈,去感受,她所看到的世界!調皮的芃芃,會用手擋住窗戶的開關,不讓媽媽控制,只是,她還不知道,爸爸擁有更大的控制權!
回程的路上,芃芃看到,漁港邊吊著許多燈泡漁船;看到,很醜的芋頭佇立在海邊(當然,「很醜」是媽媽的想法!)看到,曾經跟外公外婆還有阿姨喝過咖啡的「洋荳子咖啡館」;看到,路旁山邊上,正在動工興建的「螞蟻屋」……
看著看著,芃芃早已忘記,手中控制的按鈕,眼皮不聽使喚的漸漸闔上,身體也軟酥酥的癱在媽媽的懷裡。終於,爸爸按下按鈕,關上車窗。媽媽也好奇的想著,芃芃小小的腦袋瓜裡,會記得今天這溫馨的一切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