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雖然,芃芃的媽媽是鋼琴老師,但是她也有練琴恐慌症!這 ~ 使我想到了馬友友。
請不要誤會,我的芃芃和馬友友一樣,從小就有著驚人的藝術天份。只是,讓我想到的是,練琴這一件事對馬友友來說,就像吃飯睡覺一樣的自然。他的練琴方式絕不是讓手指從頭拚到尾的來回奔波,耳朵和腦袋則是在一旁納涼完全派不上用場。相反的,他會一個樂句一個樂句的練,然後一個樂段一個樂段的練。重要的是,心手合一、手腦並用的練。
當然,對一位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來說,肯定是不會用這樣有系統、有邏輯的方式在練琴。這絕對是因為從小他的父親在一旁嚴格的教導與指引,才能養成的思考模式與習慣。
但是,問題來了,現今的教育觀念,總是認為學習應無壓力、快樂學習最重要。馬友友那樣的學習模式,尤其是在他年紀還小的時候,面對父親嚴格的要求,壓力一定會有,快不快樂那就更不用說了。
不過,我想,也會有些人認為,難道學習音樂,就非得像馬友友一樣,要成為一名偉大的演奏家嗎?
是呀 ~ 說的沒錯!芃芃長大後,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?從事什麼樣的工作?我這個當媽的,實在是沒有那個權力介入她想要的人生。只是,我希望在她還小的時候,能為她儲備一些面對未來之路的選擇籌碼。
所以,為什麼會想到馬友友?因為我在思考,要如何讓她的小腦袋瓜兒裡明白,彈琴像畫畫一樣,需要構圖、需要線條、需要上色、需要思考、需要按部就班一筆一筆慢慢地畫……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