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直嚮往著古人自給自足的生活,可笑的是,自己是個道地的都市人,菜送到嘴裡之前,還真不知它長在土裡的模樣是如何?還好,遇到了芃爸,讓我這個都市土包子,能夠與芃芃一起認識這奇妙的大自然!
看見這次風災的威力,芃爸說要是他遇到如同這次災民一樣的命運,必須在沒有任何外援的幫助下求生,或許還可以撐個兩三天沒問題。要是我的話,可能不到一天,就會哭到掛了吧!
哈!我想芃爸說的沒錯。在野外求生,最簡單的事就是什麼東西可以吃、什麼東西不可以吃,這我就已經不及格了,更不用提,遇到緊急狀況要如何應變了。
所以,對於大自然的一切,還是不要抱有人定勝天的舊思維,好好的與大自然和平共處,以自然為師, 才是正確的。
為了讓我們小小的庭院,多些生氣,並且享受一下自給自足的樂趣,芃爸栽種了一些可食用植物,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是哪些植物吧!
珍珠菜(角菜)
這種菜吃過,但是一直不知確切的名稱為何。芃爸說閩南人稱「角菜」,芃芃的外婆說,這種菜也可稱為「珍珠菜」。
上網查,原來,這種菜的葉緣有粗鋸齒狀之缺刻,呈長角形,故名「角菜」。而它的花朵白色似珍珠般美麗故又叫「珍珠菜」。珍珠菜具有特殊的芳香味道,清炒或煮湯均不錯吃喲!
番薯葉
從小吃到大的番薯葉,我可是認得的,不過,好像品種也很多種。婆婆時常說,在她的故鄉,台南人是很少吃番薯葉的,一般都是當作是豬的飼料。嫁到北部後,竟然看到人人都在吃!
辣椒
這是超辣的小辣椒,婆婆曾用家裡產的辣椒自製辣油,真是有夠辣!不誇張,只要滴一、兩滴,包準辣死你。不過,對於愛吃辣的人,吃了應該是會粉過癮的!
苦瓜
我還是第一次見到,苦瓜是會翻藤的,很「聳」吧!芃爸立了一根竹子好讓它生長,只是還沒等到它開花!
紅鳳菜
這個在台灣家庭裡,時常看得到的菜餚,至少在我成長的家庭裡,母親會用麻油加薑絲,來個熱炒,氣味超棒的。不過,在我的印像中,母親不會讓這道菜在晚餐中出現。真實的原因並不清楚,然而,這種口耳相傳的禁令,在婆家並不會嚴格執行。因為,芃爸一家人都是不信邪的!
鳥巢蕨 (山蘇)
記得,第一次吃「鳥巢蕨」是在陽明山竹仔湖的餐廳。剛吃下第一口,真是人間美味,不論是口感或味道,都與常吃到的青菜不同。當時,只知道這是所謂的「野菜」,其他的一概不知。
搬到現在這個地方,幸運的是,房東阿姨已在庭院中,栽種兩大盆的鳥巢蕨。看到它第一眼,終於知道為什麼要稱它為鳥巢蕨。葉自根莖抽生,圓環形排列,形狀就像一個「鳥巢」一樣,奇特的是,葉背長滿細小的種子。我們吃的是其嫩芽的部分,可想而知,要吃一整盤的鳥巢蕨,可要等上一段時日才可以。當然,想吃鳥巢蕨最快的方式,就是去市場買囉!
珠蔥
有一陣子蔥的價格攀高,芃爸決定自己種,好來節省一筆開銷。
芃爸種的蔥,有一個特別的名稱「珠蔥」。它的size和市場賣的三星蔥小很多,蔥白的部分也較短。芃爸解釋說,宜蘭三星蔥種植的腹地較大,可不斷的覆土在其根莖的部分,因而蔥白的部分較長。
其實,種植珠蔥還算簡單,就是把製作油蔥酥的紅蔥頭,放入土裡,定時給與水份即可。簡單吧!芃芃還幫忙種過喲!
皇宮菜
一直想要知道為什麼叫「皇宮菜」,問芃爸,他也不知道,終於考倒他了,哈!
上網查才得知,故事是這樣的:
「西晉時期有一皇帝尊崇道教,貶抑佛教,禁止百性供養廟宇,一般和尚日子過的十分清苦。某日,白馬寺有欽差大臣臨寺巡視,和尚沒有辦法,只好採摘一些落葵嫩芽,供欽差佐餐。欽差竟因食用時黏滑的口感,誤以為廟宇不守清規,使用豬油炒菜,方丈只得編故事,騙欽差說這些菜原是準備供皇帝食用的[御菜],不知來的只是欽差。欽差一時高興,還嘉許和尚一番,近年來,有人依據這個傳述,將之定名為[皇宮菜]。」
好玩吧!歷史就是能讓你,有將過去與現在產生不可思議的連結感。而其中的稗官野史,更是讓你對「人性」這個東西,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皇宮菜的味道與另一種菜「川七」很像,清炒出來的模樣也很像。芃爸開玩笑的說,不說它是皇宮菜,搞不好有人會以為它就是川七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