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步在人稱「北投溫泉親水公園」裡,眼中所見的景像,似乎都有濃濃的懷舊氣氛,讓人不由得跌入歷史的軌跡中……
凱達格蘭文化館
在偶然的機緣下,發現「凱達格蘭文化館」。原本只是隨意的漫步,但是鮮豔的原住民圖騰,吸引了我的視線。爸爸自告奮勇的要去了解,是否可入內參觀。我和芃芃則先在館外閒晃,在等候的同時,館旁一群可愛的小丑臉譜,讓芃芃的眼睛為之一亮,一一的將它們品頭論足一番!
不久,爸爸揮手示意,原來,文化館是可以免費參觀的。
走進文化館,內部採垂直式的導覽動線,由下層往上層分別以海、平原、丘陵、高山的意念,明確地表現各樓層的特色,形成活潑的樓層規劃。那天,館內正在進行導覽志工的訓練,我們一家三口也就成了志工們初試啼聲的最佳聽眾!
經過志工們的介紹,原來,漢語的「北投」是平埔族語「女巫」(PATOU)輾轉而來的。因為,北投有溫泉,常年處於熱氣氳氤中,營造出一股特別的靈氣,感覺非常神秘,似乎有「女巫」居住。因此,平埔各族將當地稱之為「PATOU」。
文化館中有一樓層是十三族文化展示廳,展出各族的日常文物及代表性服飾,印象最深的是魯凱族的服飾,服飾中的裝飾是以十字線繡、琉璃珠繡為主,非常高貴華麗。根據當天志工的介紹,服飾上所編織的圖騰要配合個人的身份和地位去編織,未婚和已婚少女及年長婦女,服飾穿著上也略有不同,一般未婚者服裝較為鮮豔華麗,中年婦女用的色澤較平實,年長婦女則以黑藍色為主。
看著看著就想起學生沐祈就是魯凱族人。有空的話,找個機會去拜訪他爸爸家鄉的石板屋,收穫一定會很豐收!
北投兒童樂園
在溫泉博物館的正對面,有一看似年代久遠的石階,爸爸見我對眼前的景象感到好奇,對我說那是「北投兒童樂園」。乍聽之下,有些不相信,走上前去一看,石階上兩旁的石柱,還真寫有「北投兒童樂園」!對我來說,說到「兒童樂園」會與一堆的遊樂器材畫上等號,但走進樂園一看,卻只有一個大型的現代遊樂器材,和一個沿著山坡地形建構的水泥溜滑梯。
爸爸說小時候,他們兄弟還時常來玩。我驚嘆的說:「什麼?!你們小時候的『兒童樂園』,長的就是這樣嗎?腹地這麼小,玩的東西又不多!」原來,一代是比一代幸福,然而,內心的空虛與不安定感,卻也是一代比一代嚴重!
其實,走在其中,雖不似想像中現代版的樂園,但是有一股幽幽的思古之情。想像以前的孩子,物質雖不豐富,但是面對生命的自信,卻是相當的有韌性,因為,他們比現代的孩子,更貼近大自然的天和地!
梅庭
從溫泉博物館繼續往內走,突然看到一面以石板砌築底部後再銜接混凝土的外牆,相當醒目,連忙要爸爸把它照下來。回家將照片放大一看,外牆的門柱上有于右任題字的「梅庭」門牌。心想,這「梅庭」應該來頭不小。上網一查,果真在梅庭中有一棟見證戰爭時代的豪華日式民宅建築物,除了保有日式木構造之建築風格外,曾為日據時代黨政軍顯要人物之居所及于右任先生避暑之處。台北市政府將之整修,尚未開放。下回有機會,應可進去瞧瞧!
防空壕迷宮
他們蔡家的優良傳統之一,就是好奇心重…
話說,我和芃芃悠閒的漫步在溫泉步道中,突然,不見爸爸的蹤影!原來,好奇的爸爸看到,從溫泉博物館到地熱谷的道路左側,有一處宛如一座小森林的區域,林中有著經過整理的步道。在兩個入口處,低矮的木頭牌坊上,印入眼簾的是幾個斗大的字「防空壕迷宮」。
好奇的爸爸走進迷宮,繞了一圈,終於出現,向芃芃揮揮手去走迷宮。走在迷宮中,彎延曲折,交錯縱橫,老樹遮天,可以想見當時為了躲避空襲轟炸的北投軍民,躲在此壕溝時的緊張氣氛。根據網路上的資料,迷宮的前身是日治時代的防空壕,多年來已廢棄不用,在推動溫泉親水公園的規劃時,將其整建為「兒童迷宮」。
地熱谷
地熱谷是我們到訪溫泉博物館的最後一站。爸爸已多年不見地熱谷,再見時卻直說今日所看到的景象,已完全顛覆了他小時候的記憶…
記憶中,爸爸小時候經常與朋友來此煮雞蛋,爸爸說在地熱谷煮的雞蛋,並不會特別的香,主要是因為好玩!然而,現在的地熱谷已重新整建。可能是為了防止遊客失足跌入水中,周圍築滿了木質護欄,遠觀是蠻美的,但是,有種親近不得的感覺!
現在的地熱谷,當然也就禁止遊客煮蛋囉!爸爸說以前有好多的攤販,在賣生煮雞蛋的工具。現在,少了攤販的叫賣聲、遊客煮蛋的嬉鬧聲,似乎也不復以往的繁華!
對本身是一個都市小孩的我來說,北投曾是「遙遠」的代名詞!然而,經過近幾年和爸爸的尋幽探訪,「懷舊」儼然已成另一個代名詞!對芃芃來說,多體驗北投的舊風情、就是多一分對爸爸成長故鄉的知性認識。對爸爸來說,有機會再讓他重溫過往的點點滴滴,在面對過去與未來的同時,或許,會對當下有更深一層的體認與踏實感吧!
一家三口,三種心情……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