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直對「教育」相關的文章有興趣,這本書就是在網路上閒逛時發現的。想要閱讀的動機,是覺得,在看書評介紹時,把芬蘭的教育,說的很神,且竟可以將在台灣視為只是「理想」不可能實現的教育理念,確實的落實在整個國家的教育體系中。就如作者在書中提到:『我從來沒有想過,「有教無類」與「因材施教」,這千百年來對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教育基本理念,卻在北歐國家扎扎實實的付諸實現!』
看著看著,真覺得芬蘭的孩子好幸福……
從書中得知,在芬蘭也曾上演教改的戲碼。然而,就在主事教育的政府官員以及老師與家長的密切配合,以正確的信念、實事求是的精神,造就芬蘭現今各國競相取經的教育成就。
其實,在剛開始閱讀時,覺得好像歌功頌德的成份多於事實的陳述。然而,就在一頁頁的往下翻,發現作者用心的以親身參訪的方式,幫讀者看到芬蘭的教育工作者,是如何深耕於教育,這一良心事業。
當然,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及注重的議題不盡相同,因此,作者在探討主題的設定上,或許有些人會覺得,不夠完整與深入。例如,對我而言,個人認為作者在芬蘭的教育軟體(師資)與硬體(設備)上琢磨較多。然而,家長的配合度及參與度,這一方面的議題,篇幅較少。
不過,一路閱讀下來,會發現,其實,整個芬蘭社會,不論是在位者、主事者、甚或是平民老百姓,所重視的就是「信任」。
主事者不會干涉老師要如何教或教多少,各級教育機構和學校都擁有充分的自主權。因此,擴大了也深化了老師參與教學規劃的熱誠與自信。「賦予自由,就是責任的開始。」整個教育體制的各個層面、環節,是以信任為主。或許是因為,每個人身上都有各自社會所賦予的責任,家長在角色扮演上,也就不需那麼地濃、那麼地熱。
記得在書上,有位芬蘭的教育官員說過:「如果一個社會體制,對自己教師的最基本信任都沒有的話,那還談甚麼教育呢?」
然而,這種情形在台灣,簡直是天方夜譚!
在台灣,每位家長都是專家,甚至都可以教老師如何教了!更不用說,會尊重、信任老師的專業能力。
可是,到底芬蘭的教育體制,值得家長信任的地方在哪裡?
其實,就我而言,古今中外任何好的教育理念,早就躺在書本裡,供我們參考及運用。在書中所提到的芬蘭教育理念,如:不求躁進、不講形式、以「人本」為出發點;不做不公平的較勁;教育不是大量製造!老師,一切都是為了學生;量身訂做的教育…等,這些論點,相信大家都已耳熟能詳!也就是說,我認為芬蘭教育為什麼會令人驚艷?因為,他們確確實實把這些理念,落實在每個教育的環節中!
任何一件成功的作為,理念與理想的堅持、真誠實事求是的信念、對價值與精神的重視,都是重要的關鍵。
台灣的教改,主事者對教育理念只有空泛的陳述,沒有實質有效的作為,導致整個社會價值的混亂,短視近利的方式橫行,這樣的心態與態度,我想,教改一改再改,也只能原地踏步而已!!
假如,我們的社會,從上到下,都能確切的了解,如果教育的過程很扎實、良好,那結果一定差不到哪裡去!人的生存價值與生命意義,遠比眼前的第一、短暫的成功,來得重要、有意義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