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華盛頓郵報在2017年評比出的全球十大奢侈品,你和妳擁有了其中幾項呢?
01. The awakening and enlightenment of life / 生命的覺醒和開悟
02. A heart free joy of love / 一顆自由喜悅充滿愛的心
03. Gone through the spirit / 走遍天下的氣魄
04. Return to nature / 回歸自然
05. Safe and peaceful sleep / 安穩平和的睡眠
06. Enjoy their own space and time / 享受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時間
07. Love soul mate with each other / 彼此深愛的靈魂伴侶
08. Ever truly understand you / 任何時候都有真正懂你的人
09. Healthy body and inner rich / 身體健康和內心富足
10. Infected and ethos of the others / 感染並點燃他人的希望
「這十大奢侈品無關金錢、無關物質,而更像是一份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想達到的宣言。」然而,我們的孩子從小到大表面上每天有忙不完的學習,但是所謂的學習也是一種近乎集體複製的過程,這樣的教育能夠教出怎樣的素質與涵養,以致能讓他們長大後有機會得到這些人生禮物呢?
曾經有記者問1978年的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得主Peter Kapitza一個問題:「在您的一生中,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、哪所實驗室裏學到的?」他平靜地回答:「不是在大學,也不是在實驗室,而是在幼兒園。」他坦言自己受到最有益的教育是來自幼兒園裡的「專注、禮貌和誠實」。
「專注、禮貌和誠實」與分數、成績無關,而與內在涵養和素質的培養有關。
假如,我們的教育只為了考試、檢定、文憑、證書…,在學校,藝術人文相關科目一點都不重要,反正考試不會考,草草交代一下就好。那麼,學校教育就已淪為一種功利的產業結構。功利的、有目的的學習,只會讓孩子在學習的死胡同裡不停地在原地庸俗空轉。
無形價值比有形價值還要重要,這絕不是「孩子還小不懂,等到他們長大了自然就會懂了」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