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整個身體來思考吧!
用頭腦所想的事只要三天就變了,
然而用身體所思考的事再久都不會改變!
建築師 伊東豊雄
對於現代人來說,「用整個身體來思考」似乎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。因為,一個個被訓練精良而空無一物的頭腦,讓人們早已習慣盲從的接受似是而非的論調。
愛的教育 = 不能打不能罵
家有菲傭 = 有錢人
愛 = 像捧在手掌心的明珠一樣,細心呵護
成就 = 高學歷、高所得
嚴格 = 兇、不近情理
撒嬌 = 說話聲音嗲
自由 = 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
這些奇怪的定義,對於不用整個身體來思考的人,也就是空有一堆死的知識而沒有智慧去思辯的人來說,早已是見怪不怪的主流價值。
有人說:「金錢不是生命的全部,也不是成功與否的評斷標準。」不過,無奈的是,大部分的人們還是汲汲營營的追逐財富的累積,只因為開Lexus 名牌車,走路可以有風。
對於教育的看法,可悲的是,人們認為愛的教育與嚴格教導是兩條勢不兩立的平行線。問題是,教育的目的,除了教知識,還要教價值觀。沒有確切的原則堅持,價值觀甚或是人生觀要如何被教導?難道,只求一時的歡樂、或是虛幻的成績,就足夠?!
至於,愛是什麼?
女孩子對愛的憧憬,總是希望自己就像是捧在手掌心的明珠一樣,被細心呵護著。不過,弔詭的是,呵護的方式要如何被定義?是言語?是行動?說的仔細一點,什麼樣的語言、什麼樣的行為、才算是被呵護?
兩人之間的愛,當由激情昇華到親情時,那就是一種責任的歸屬。所以,愛就像是負責放風箏的人,要懂得收放自如,手上的風箏才能幸福的自由飛翔。不過,放風箏的人不能只會放風箏卻忘了收風箏。因為,讓手中的風箏孤獨的在天上飛,會不會也是一件殘忍的事呢?
記得曾經讀過這樣一段話:「生命就像一個八斗櫃。每個抽屜代表生命的一角,對他的全貌提供了不同腳步的一瞥。而且,其中有個抽屜是鎖上的,外人見不到內容,還有一個抽屜是連自己也打不開的,那是他的下意識。」
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連自己都打不開的神祕抽屜。當我們窮一生之力找尋打開神秘抽屜的鑰匙時,是否應該對於那些似是而非的人生定義與價值觀,必須有智慧的懂得做正確的取捨,那麼就算是處在尋尋覓覓的失落情緒中,我們還是能篤定的知道,下一步該如何走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