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 


滬尾砲台公園一直是芃芃和把拔的秘密基地,「我回來了!我回來了!」就是他們進入滬尾砲台公園時的通關密語。至於,為什麼有如此奇特的通關密語,這當然是一個秘密囉!! 


不過,要注意喲!「滬尾砲台公園」與二級古蹟的「滬尾砲台」,指的是兩個不同的地方。「滬尾砲台公園」位於淡水高爾夫球場旁,據說,公園中的大草坪原本就是球場的第六、七球道,後來台北縣政府向球場收回縣有地,闢建為「滬尾砲台公園」。




二級古蹟的「滬尾砲台」,才是我們這次駐足的地方。



每一個歷史古蹟,背後都藏有一層層豐厚的人文遺跡。據說,自兩百萬年前起,大屯火山陸續噴發,熔岩向四周流去,逐漸形成一條條蜿蜒而下的小山脈,在淡水境內分成五條如手指般的丘陵,俗稱「五虎崗」,又稱「五爪脈」或「五條崙」。位於五岡之地標分別為「滬尾砲台」、「紅毛城」、「清水祖師廟」、「淡江大學」及「鄞山寺」。

「滬尾砲台」是位於五虎崗的第一崗,視野良好,可遠眺淡水河口及關渡大橋。來到砲台門口,映入眼簾的就是城門上方的四個大字「北門鎖鑰」,這是由清朝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所親題。穿過城門,內部是四面的城牆,中央空地曾是部隊的操練場。據說,空地中原本有三間磚房,如今磚房皆傾倒,因此整座砲台城就變成了「口」字形的碉堡。牆垣內部昔日作為士兵營房與彈藥庫的甬道,內部空間現已成為中法戰爭與老淡水的史料展示室。

那天,進入砲台參觀時,一位退休的老師擔任我們的導覽志工,在她完整的解說下,對於砲台有進一步的認識。「滬尾砲台因位於高處,加上四周土垣及樹林的遮蔽,讓人不易發現它的位置,易守難攻,十分利於防禦,故又稱為暗砲台。砲台呈矩形,由外而內分別為土垣、壕溝、營門、子牆、砲座、被覆、甬道與廣場,構造層次分明。」


滬尾砲台中法戰爭後,劉銘傳為了防守滬尾所建的砲台。但是,當時並沒有實際參與戰事,且台灣光復後,砲台則改由國軍駐防,因此,建築部分至今還保存完善的結構。







終於把此次的淡水遊記完成,邊寫邊咀嚼回憶,忽然發現,在一步一趨的走過先人所遺留下來的痕跡中,踩在遺跡中的步履,似乎,也為這流動的歷史寫下自己的見證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u006 的頭像
    hu006

    hu006的部落格

    hu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