揮別了小白宮,直搗下一個目的地「紅毛城」。



閱讀紅毛城的歷史後發現,其實,早在明朝崇禎二年1629年)西班牙人就在紅毛城現址,破土興建聖多明哥城(San Domingo即今日紅毛城的前身),「紅毛城」就屹立在淡水直到今天。然而,經過歷史的更迭及多變的命運讓它歷經西班牙、荷蘭、英國,乃至於澳大利亞、美國也曾經短暫管理過。直到民國69年(1980年),終歸中華民國所有。在此之前,紅毛城長年高牆深鎖,始終蒙上一層神祕面紗,一般人很難窺其究竟。  


其實,一直不明白為何要稱之「紅毛城」,翻翻資料才了解,原來,早在17世紀初期,來到台灣的外國人因髮色稍淡且偏紅,因此被台灣當地居民稱為紅毛番,而紅毛番住的地方當然就順勢稱為紅毛城囉!不過,不知咱們閩南語的「紅毛土」(水泥),跟這些紅毛番有沒有關聯呢?





 


至於,紅毛城城堡式的建築,更是與台灣傳統式建築大相逕庭。


 


紅毛城的建築參雜西班牙、荷蘭、英國的風格,當然,也可以看到中式建築的影子。整個紅毛城園區包含兩大建築體:紅毛城主堡與英國領事官邸。


 


根據資料,紅毛城主堡是一個方形堡壘,位處於淡水河口的制高點 在當時可以控制整個淡水港灣。它的地基深、牆壁厚,牆面更是以「外石內磚的砌法,因此在古代可不畏砲火的攻擊。在主堡屋頂的東北及西南角各有一個類似瞭望台的小型堡壘,專家們說這樣的小型堡壘,用途神似中國城牆的「角樓」,士兵可居高臨下看守,以防止入侵者侵襲。


 


在閱讀紅毛城的相關資料時,一堆的建築專有名詞讓我頭痛不已,如剛剛提到的「角樓」、還有屋頂上的「雉堞」、主堡「穹窿」式的結構方式…等等,在一次又一次的觀看、閱讀、與親自體會,慢慢的終於能夠神遊其中了!


 


 




假如,高牆聳立的紅毛城主堡,給人的感覺有如銅牆鐵壁,令人不寒而慄。那麼,依畏在旁的領事官邸,則是風格迥異的殖民地洋樓式建築,處處散發細緻、柔和的田園情調。


 





這兩層的紅磚洋樓,是清末光緒年間由英國人所建的領事館官邸。奇特的是,從官邸外觀望去,紅磚、迴廊、斜屋頂,竟然能與主堡剛強的軍事線條,和諧的共處於同一片土地上。不過,幾座清嘉慶年間所製的鐵砲,突兀的佇立在兩個建築物中間的草皮上,似乎帶來一些殺氣。






還在對著殺氣的砲台沉思時,芃芃高興的跑來告訴我:「媽媽,妳看前面有一個好奇怪的鞋子耶!」抬頭一望,是一雙荷蘭式的大木屐。其實,大木屐與周邊的景物似乎不搭調,這應該只是館方特意安排的陳列物吧!有什麼特殊意義並不清楚,不過,孩子看到超大型的鞋子,的確很興奮。





這座精緻的紅磚洋樓,外牆是清水紅磚、屋頂是閩南紅磚,而圓拱式迴廊更顯示洋樓的華麗與氣派,其中的綠瓶欄杆,與紅磚產生強烈的對比。據說,外牆上的紅磚有磚雕12幅,其中的印記有「VR 1981維多利亞女皇Victoria Regina 1837~1901的縮寫)及具有英格蘭國花「薔薇和蘇格蘭國花「薊花組合而成的圖案。


 







領事官邸底樓西側為客廳及書房,東側為餐廳及配膳室,後側為洗衣間及數間傭人房。屋內雖已改裝成陳列室,仍可嗅出當年官邸優越生活的一面。當我們隨著參觀路線,遊走在每個陳列室,媽媽突然看到遊客簽名簿,一時興起要芃芃簽個名,四歲的芃芃就這樣寫下此生第一個簽名…






感恩上天讓我不必過著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,不然,忙碌的上班族,只能在緊迫的時間內,做蜻蜓點水式探訪生命的功課。因此,膚淺的為事物下表面的註解,已成為不得不的選擇!我只能說,單純、表面的好看與不好看、漂亮與不漂亮,這些真的很難引起一絲絲生命醒悟的浪花…


 


我想說的是,遊走在歷史古蹟中,彷彿看到人性的無知與無奈,當然也有良善、純樸的一面…
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u006 的頭像
    hu006

    hu006的部落格

    hu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