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沒錯,要學琴就是要練琴,就算是天才如莫札特,他也必須按部就班的練琴!


 


通常,家長都有一個迷思,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在快樂、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學琴。然而,請深思一下,我們在學習任何事物,不論是學校的科目,或是課後的才藝課程,甚或是學騎腳踏車、玩電腦,只要是牽扯到「學習」這兩個字,必須注意的是:沒有壓力,就不可能學得好!


 


因此,我認為,不是有沒有壓力的問題,而是如何去面對壓力!


 


可是,到底什麼是壓力?


 


說實在的,有時候會很納悶,家長對壓力的定義為何?


 


一週有七天,天天要上不同的課程,電腦、英文、數學、圍棋這,是不是壓力?


 


小朋友在彈琴,而大人卻在一旁看電視、聊八卦,在孩子的心理,這,是不是壓力?


 


「一定要考過五級,這樣以後才能當老師!」用投資報酬率的算計方法來面對學習,這,算不算是壓力?


 


「隔壁的小明,都已經彈到小奏鳴曲2了,妳還在彈小奏鳴曲1?!」把不同的個體,做無情、無謂的比較,這,算不算是壓力?


 


「練琴的目的,就是要考進音樂資優班。」學習以短線操作的方式來運作,這,是不是壓力?


 


其實,任何一種學習,需要發自內心產生壓力感,這樣,在學習的道路上,才會有往前的動力。也就是說,要把壓力轉換成學習的動力,如此一來,才不易將學習,扭曲成一連串的壓力。然而,換個角度來說,假如,壓力不能轉換成學習的動力,那麼,在學習的道路上,壓力就會成為學習者,精神上真正的負擔。    


 


我們時常會感慨,現在的孩子要學這麼多東西,睡覺、發呆的時間都不夠。為什麼會這樣?我想,是因為,家長與孩子們對於學習的初衷與立意,早已被一堆毫無意義的壓力,和目的式的學習價值觀,把學習扭曲成,只是為了較勁、為了競賽、為了進級,而沒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來體驗、咀嚼,學習所帶來的充實與幸福感。


 


引導孩子,把壓力視為是一種往前的動力,這樣的動力會無限延伸,因而,幫助孩子自我實現自己的夢想。


 


假如,學習的價值觀,是以利益為主,「有沒有用」是面對學習的唯一目的,那麼,可預知的是,其成果是非常有限的。因為,一旦達到所謂的「目的」,學習的動力就會停止一切運作。  


 


所以,要學琴就要練琴,且要按部就班的練!怎麼練?且讓我下回,仔細告訴您……


 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u006 的頭像
    hu006

    hu006的部落格

    hu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