啟蒙師資的要求
在台灣,家長們似乎對「啟蒙教育」的師資要求並不高,尤其是對音樂這個領域。
其實,學習任何一項知識或技能,啟蒙老師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。就以學習音樂來說,真的不是「只要會看譜彈琴,就可以教。」無奈的是,大部份家長們的需求,簡單到「錢少、時多、離家近」即可!「俗擱大碗」的心態,比比皆是!
綜觀台灣基礎音樂教育的問題,就是老師要進入音樂教學系統的門檻很低,或是說,門檻非常的模糊。一般音樂教室或琴行的師資,只要是會彈鋼琴,或是取得坊間所謂級數認可,就能成為鋼琴老師。
或許,我這樣說,有些老師會不以為然。然而,不可置否的,教琴是一項非常專業的技能之一,一旦牽扯到「教」,其所涵蓋的層面就非常廣,不是會看譜彈琴就足夠的。因為,縱使你所面對的是世界級的演奏家,會表演,不代表會教學;會教學,也不代表會是優秀的演奏家。
另一個門檻模糊不清的原因,不外乎是那些有專業素養的老師,大部分都朝向專業教學,在教育目標上,對於啟蒙或初學者,不會碰觸,也沒興趣。培養音樂專業人才,或演奏家,才是他們興趣所在。
如此惡性循環的結果,加上家長們對於音樂這一學門的不求甚解,無視於所有學習的啟蒙,其實都是奠定基石的重要步驟。家長們處於「知與不知」的模糊地帶,人云亦云的結果,犧牲了孩子學琴的未來。
家長心態的調整
「如何使我家的孩子願意多練琴?!」這是在面對家有孩子學琴的家長們,最常聽到的問題。
一般人對於學琴的誤解,就是「學鋼琴就等於拼命練琴」!似乎,父母與孩子對於「學鋼琴」這件事的溝通管道,就只有「老師叫你彈十遍的曲子,你到底彈了沒?」至於,問題如:「為什麼老師會要求彈十遍?」「如何把這十遍彈好?」「這首曲子,老師為什麼會要求用這樣的彈法來表現?」家長並不會在意。
其實,練琴是需要方法的。練琴最重要的一件事是「思考」,不僅是動動手指而已,練琴是腦、眼、耳、手和腳的互相協調。
另一個較弔詭的問題,就是「我希望我的小孩,要快樂學習,不要有太大的壓力。」
假如,面對任何學習,既要「快樂」且不要有「壓力」,那麼學習的成效,應是很難想像的。其實,「快樂的學習」原則上絕沒有錯,但一旦忘記其主要重點是學習,而反過來把重點放在快樂的營造上,則面對的方向就已經偏差了。當這樣的觀念影響孩子後,他們覺得不夠好玩的,當然就不會想要認真學習了。
固然,父母和家長要營造「快樂的學習氣氛」這是必要的,但是,「壓力」就要看大人們是如何定義了。其實,大部分所謂的「壓力」,是大人們觀念上的偏差所製造出來的!
因此,我認為要給孩子紀律,但不要強迫。請記得:
『孩子的心,是一塊奇特的土地,播上「思想」的種子,就能獲得「行為」的收穫;播上「行為」的種子,就能獲得「習慣」的收穫;播上「習慣」的種子,就能獲得「命運」的收穫。』
父母協助孩子音樂學習的具體行動
在面對學習音樂的啟蒙階段,父母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。重要的是,要有正確的觀念及心態,進而化為具體行動,提供機會及協助孩子學習音樂才能產生意義。具體行動可包括:
製造音樂環境
孩子的音樂學習,常常不只是在課堂上的學習,有些很美好的事情因為上課時間有限,無法盡情的享有,如果能夠將它延伸到家庭,融入生活當中,對小孩會更具有啟發性的影響。例如:給孩子好的音樂欣賞,無形中提升他對音樂的鑑賞力;又如藉由電視或錄影帶提供孩子好的音樂節目來觀賞;再者引導孩子結交一些音樂朋友,如同是學音樂的小朋友,或是訂閱音樂書刊等。
選擇適當的音樂老師
要慎選「合適」的老師,而非「有名」的老師。在台灣,有些老師會為了迎合家長對音樂似懂非懂的心態,採取以「目標式」學習取向從事教學。以至於,家長與孩子們總是想著最後的結果,而非重要的學習和享受音樂的過程。所以,家長應於事前作慎重的選擇,而事後給予教師充分的信任,這樣才不會斷送了孩子原有的興趣。
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
大多數家長往往只是把孩子「送」去學習音樂,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充份的瞭解,間接的影響了孩子的學習發展。甚者,對於正處在音樂啟蒙階段的孩子,父母親的親身參與,更為重要。
往往家長們都有一個迷思,就是認為孩子該長大了,要對自己負責。老師交代任何有關練琴的事,必須自己去面對。然而,孩子畢竟還是孩子,假如沒有大人在一旁循序漸進的協助他們,建立正確的學習心態和練習習慣的養成,孩子那裏有可能會「自動」做好老師所交代的每一件事呢?
因此,為提供「零障礙」的學習之路,父母有責任對音樂狀況充份掌握,才能在參與孩子學習時給予最佳協助,讓音樂學習變成有意義的成長。
協助孩子家中的練習
練習是音樂學習中最重要的進步過程,上課只是對這個過程的檢驗和指導。因此,培養一個規律性的練琴習慣顯得尤為重要。以下有幾項原則可供參考:
1.做老師的助手。一般老師在課堂上,對於彈琴技巧的問題,所能做到的是盡可能讓學生能有所領會,真正掌握要靠嚴格、正確的練習。因此,家長在練習的輔導上,扮演極重要的角色。
2.盡可能固定練習的時間。此段時間應避免孩子有喜愛的電視節目可看,或在疲倦的時段。
3.參與孩子的練習過程,尤其是幼兒。對於年齡小的孩子,其記憶力,理解力,自制力都有限,剛學會的東西,一出門可能就會忘記,所以必須輔導。
4.勿把練習看成是簡單重復。練琴要注重解決困難樂段,應採取分手、分段、慢練、多練的方法。任何反覆,一定要有目的,而非從頭到尾拚命練。
父母要與孩子共同成長
不管你是否懂音樂或不懂音樂,請放下心中的成見,和孩子共同面對及分享學習的喜悅,甚或挫折。孩子在學習過程中,時時刻刻都在進步,當然,潛在的困難也隨時會發生。不論是在面對進步或困難,假如父母都能加以肯定與分享,在一旁為孩子打氣加油,相信那將帶給孩子無比的鼓舞。
學習音樂的整體過程,是不可多得的人生學習經驗。然而,找對老師很重要,尤其是啟蒙老師。當然,父母的心態及方法上必須健康及正確,那麼孩子的音樂之路才能長長久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