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 



 

親愛的家長:



為了使家長能充分了解我的教學理念,特別就如下幾個重點提供給您做參考,希望在未來漫長的學習過程中,對您及小朋友能夠有所助益。


 


音樂的本質是快樂的


樂器的學習不像小學念6年,國中念3年這樣就可以念完了,其實學音樂是一條漫漫長路,一輩子也學不「完」的。由此觀之,這條漫漫長路是要靠不斷的練習才能有所成果的。然而,不幸的是,在這練習的過程中,一不小心很容易使學習音樂變成不快樂的事情。其實音樂的學習是快樂、不困難的,重點是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與練琴方法,如此一來,學習有進步的話,孩子才更能去體會深一層學習的樂趣。


 


音樂並不只是單純的樂器演奏


我認為學習彈奏樂器不等於學音樂的全部,瑣碎的技巧問題是要靠不斷的練習,才能達成一定的水準。然而,有了對音樂藝術的全方位認知,手中的技巧才能擁有生命。學習音樂摸索的階段,除了老師那邊得到的刺激、指導,受同年齡小朋友的行動影響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天才音樂家莫札特的父親,在其年幼時期即將他置身於姊姊練習鋼琴的環境之中,從學習環境中去培養莫札特的好奇心,在過程中去體驗,一邊去累積、感受音樂的美好,一邊去學習表現的技巧,造就了莫札特日後斐然的音樂成就。


 


上課方式


3+1教學法」,透過每週一次的一對一個別課,加上每月一次的團體課,讓孩子走出琴房、走出房間,經由人我互動的團體課程,除了學習個人技巧的掌握,更要用心體驗對音樂藝術的全方位認知,拓展音樂視野及內化音樂素養。


 



 

















上課時間



上課方式



課程內容



每週一次



一對一


個別課



依學生程度,施予適當教材,學習個人技巧的掌握。



每月一次



團體課



增廣曲目與音樂性的認知。


培養聽力與節奏的穩定性。


加強創造與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


 

 


音樂的學習沒有「音樂班」、「非音樂班」的區別


「音樂班」是在台灣教育學制中特有的產物,或許「音樂班」的設立,有其存在的理由與必要性。然而,我認為音樂教育應是一項最美好的精神食糧,不論是「音樂班」或「非音樂班」的孩子,在學習的質與量上,都不應該有所區別。


 


持續學習方能培養能力


人與人之間的智力、體力的差異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大。但是,一件事能否反覆、持續去作,這中間的個別差距就很大了。而這其中的學問就在於誰能堅持,誰就能達到目的。孩子的音樂教育也是無法完全跳脫這個原則的。要使練琴成為孩子習慣性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就像吃三餐及上學一樣。


 


缺課時數太長,將嚴重影響學習之成果


閒散安逸是進步的絆腳石,這對任何學習而言都是共通的。若經常缺課,學生除了會跟不上進度,也會導致學習興趣的低落。當上課成為痛苦的差事,「不想」、「不喜歡」的念頭也就難以壓抑了。


 


家長的格局,決定孩子的態度:與孩子一同成長


「藝術是一個有生命的動詞」,假如我們能與孩子一起浸淫在美好的音樂藝術裡,共建生命價值,相信親子關係將會是一個美好的回憶!


 


 


為了使您的孩子在學習音樂的這條路上,走的安穩些,以上幾點想法是給您良心的建議。讓我們一起來努力,使每一位學音樂的孩子都能夠擁有美麗、豐富的音樂人生。



 


 


 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u006 的頭像
    hu006

    hu006的部落格

    hu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