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 


一則教育新聞的標題是「台大醫學生力挽洪蘭 啃雞腿自救」,閱讀後,有種感慨與無力的心情,深深覺得這些孩子們,其實,還是沒有看到整個事件的重點 學習能力不等於學習態度。


 


學生上課吃泡麵、啃雞腿,並不代表或等於將來出了社會,就不會是能力優秀的醫生、商人、老師、甚或是各行各業的重要人才。其實,聰明的學生就算是上課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,學期終了還是很有可能獲得高分的。然而,學習者在面對學習時的心態與應對的態度,將會是往後踏入社會工作時,一個小小的縮影,這是不爭的事實。當然,這個縮影會有著怎樣重大的影響,或大或小每個人的見解各有不同。


 


教育的本質是什麼?我不是教育專家,但是,仔細思索這個問題後,我認為接受教育的人,應該就如蘇格拉底口中「才德兼備」的人。不過,放眼望去現在的教育,似乎已開始呈現「有才無德」的趨勢。


 


一位涉世未深的孩子,就是希望透過受教育的過程,獲得人文、學識的洗禮,讓他成為「真正的人」,套句康德大師的一句話:「man become man」。而所謂「真正的人」對於最基本的求知態度,應該就是「尊重」,所以,單就台大學生吃泡麵、啃雞腿這個事件,不是不可,而是心態與態度問題。


 


或許,有人會質疑,這樣的想法過於八股,上課乖乖坐只是流於形式。我想,任何一位認真於傳道授業的老師,是不會滿足於學生只要乖乖聽講,不要有任何對於學問的不同意見。反而是希望學生們能勇於表達,甚至挑戰老師的想法,如此,才能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。


 


所以,就以這個事件來說,我們該探討的是,學習能力等同於學習態度嗎?我想,那些大學生擁有優秀的學習能力,絕對是無庸置疑的。但是,學習心態與尊重學問的態度上,是否,還有更進一步的學習空間呢?


 


曾有台大醫學系的學生投書媒體表示,該校「醫學人文教育」課程是必修,但長期以來醫學院高層和醫學生都不夠重視,有學生認為這些課程日後當醫生用不到,若要改變這種情況,就要先改變制度。


 


看到這則新聞,真是感慨萬千!試問,在這個浩瀚的世界中,有什麼東西(學問)是沒有用的,小草有沒有用?毛毛蟲有沒有用?音樂有沒有用?若以「有沒有用」來衡量學問的重要性,是不是畫地自限,將自己逼入一個死胡同,在有限的生命中,只見到目光如豆的人生呢?


 


對!我們不要老是和國外比,但是,就以我自己在美國求學的經驗,我從來沒看到同學會吃泡麵、啃雞腿或大剌剌趴著睡大頭覺,更不會眼睛盯著筆電,做自己想做的事。縱使,在某些時刻會有些非份之想,也是偷偷摸摸的做。 


 


當然,我也遇見同學與教授,為了不同的觀點針鋒相對過。然而,說實在的,那是我永生難忘的經驗。因為,為了做學問,為了互探彼此追根究底的靈魂,就事論事、理性辯證,而非躁進的只為自己辯駁,那樣的場景,真的很美!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u006 的頭像
    hu006

    hu006的部落格

    hu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