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 


面對家長,最常被詢問的一個問題就是 -「要如何能夠確定孩子是真的對學琴有興趣,而非只是一時興起的要求而已?


 


這個問題,簡單的說,是家長惟恐孩子對於學琴這件事沒有很深的興趣,以至於會學不久後就半途而廢。或者,有些家長會憂心,因為學了琴,反而導致親子關係不良。所以,學琴之前,總希望能確認再確認,到底孩子有沒有興趣學琴!


 


我想,這個問題看似簡單,不過,當了鋼琴老師多年,早已累積了許多的感觸與感慨!因為,我們的社會總體價值觀,積非成是的成分居多。所以,在單純回答這個問題之前,有許多不同層面想法,是必須先釐清的。


 


首先,希望孩子學琴的家長,必須先清楚自己本身對學音樂這件事的態度與想法是什麼?


 


假如,家長本身並不清楚學琴的真實定義為何,我想,在孩子學琴的過程中,免不了的是親子間大小衝突不斷。最後的結果,就是家長和小孩,一起向老師豎白旗 不學了!


 


令人沮喪的是,這樣的戲碼是不斷的在上演!而許多媒體或報章雜誌,也不斷的在扭曲學音樂的意義。


 


例如,記得某天在電視一個談話性節目裡,聽到一位女性主持人,在談論自己孩子學琴的過程,聽了真是讓我猛搖頭!


 


話說,她因為害怕孩子學不久,因而捨不得買琴,所以選擇到琴行租琴(以這位大牌主持人的行情來看,我想,應該不是買不起吧!)。以這樣的學琴方式,不是不可,只是,有種隨時可以退貨、隨時可以放棄的意味存在。這樣的心態,孩子與家長彼此間會珍惜學習的過程嗎?


 


果不出所料,就在琴行打電話來告知租約快到期了,這位主持人隨口問還是學齡前的孩子:「還要學鋼琴嗎?」孩子馬上回說:「不要!」這位自以為很阿莎力的媽媽,就向琴行退租。當然,學琴這件事也就無疾而終了。


 


在節目中,這位女主持人似乎想要傳達的是,她是位懂得尊重孩子想法的媽媽。我想,這就是我們的社會,總是喜歡積非成是的最佳例子。


 


曾在另一篇文章中寫道:


 


「平常接觸各式各樣的家長,尤其是年輕一輩的家長,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,總是怕孩子吃苦、怕親子關係不良,扛著『尊重』的旗幟,只問孩子的喜好、想法,而不去深思,什麼才是終身必備的人生基本要素。 


 


我並不是說,不必尊重孩子的想法。每個人的成長都有階段性,在什麼階段有什麼行為,這是必須尊重的過程。然而,任憑人生經驗還不足夠的孩子,做出不成熟的決定,這並不是個負責任的做法。」


 


在孩子心智尚未成熟時,就催促孩子向外展翅飛翔,是容易迎向高空、還是墜落深谷呢?


 


其次是,興趣的真實意義是什麼?


 


我很想問家長的是帶孩子學英文或數學時(或是任何學校的主流學科科目)會特別在意「有沒有興趣」這件事嗎?還是認為這些是每個人必須學習的科目不管有沒有興趣都必須學。


 


這就是鋼琴老師感慨的地方了!因為,原來學琴這件事,在大部分家長的心中是那麼的「可有可無」! 假如,家長面對所有的「學習」是一視同仁的話,我想,就不會衍伸出那麼多似是而非的論調了。


 


我認為,興趣不是天生就與生俱來的、也不是從天而降的。而是在適當的環境中,漸進式的獲得滋長的養分。也就是說,興趣應該是需要被引導出來的。你想,在一個沒有音樂的地方,甚或是沒有人喜歡音樂的地方,孩子會有興趣且持續的學習音樂的動力嗎?


 


因此,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家長必須和孩子一同成長、一同挖掘音樂藝術的美。這樣孩子在學琴的過程中,才能得到共鳴、才能獲得更深一層的學習興趣。


 


最後,既然興趣不是天生就與生俱來的,那麼如何培養興趣呢?


 


我認為要培養興趣,必須做到有濃厚的好奇心、不間斷的練習、深入的鑽研、找到共鳴的人。


 


在開始培養興趣時,四點中較難做到的我想就是「不間斷的練習」。說到「練習」大家不難會想到「枯燥乏味」這四個字。身為一位練習多年鋼琴的老師,我承認這是個事實,但也必須說,這是無法避免的學習過程。


 


要培養一份興趣,就要不斷去熟悉它,漸漸地讓它成為生活的一部份,每天碰一點,久了自然會上癮,如果只是選擇性的初一、十五玩一下,那是很難變成興趣的。


 


無奈的是,通常在家長不懂的堅持與了解練習的重要性時,老師是個受害者!怎麼說呢?因為,要是最後的結果是孩子不想學了,有些家長所持的理由,不外乎是老師太兇了、老師給太大的壓力了、老師的教法不夠活潑 ……等各種無奇不有的理由。


 


要有靈活的教法,要適時的引導孩子學習的動機,是老師責無旁貸的責任,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。然而,我們面臨的不是24小時可以隨時監督的「學徒制」。而是一周才見一次面,且只有短短一小時的上課時間,「會面式」的學習。主要還是要以孩子在家練習的品質,來決定學習的步調。


 


「任何有機會長期接觸不同興趣的孩子,會自然體會到,所有的事物非一蹴可及。無論藝術、音樂、運動、舞蹈的養成,需要的都是時間與耐心,只有一點一滴的增加,才能真正累積實力,沒有三年五載的長期澆灌,難以成形。」


 


學琴是一件長長久久的事,長期浸淫在其中,方知音樂的美在哪裡。然而,孩子畢竟還是孩子,許多學習上的習慣及生命中品味的涵養,是需要周遭的貴人,來幫助他們養成的。


 


顯而易見的,父母、老師和孩子,這「黃金金三角」是打造一個理想學習成果的最佳夥伴。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u006 的頭像
    hu006

    hu006的部落格

    hu0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