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來,「翻轉教學」一詞非常火紅,看了許多相關報導後,深深覺得我們學校的音樂課,是否也該好好地翻轉一下呢?
有機會接觸過學校的音樂課程後,一直搞不懂學校音樂課教學的邏輯思維。就是,大部分的孩子在「看不懂樂譜」的狀況下,對於音樂基本的組成要素,如:節奏、旋律、和聲、音色…等,沒有感覺、沒有想法、不會欣賞、不會哼唱。這樣的學習背景,要孩子在耳朵聽不到旋律、或是無基礎認知的狀況下,吹直笛或看教學影片。
這個問題的重點不是吹直笛、看影片不好,而是,這樣的教學方式與生態,「音樂」對孩子們來說,到底是什麼?對於認識音樂藝術有任何助益嗎?是不是只讓孩子認為,上音樂課就等於吹笛子,不然就是看看影片消磨時間?!
其實,看懂樂譜,對於認識音樂、進而享受聆聽或動手做音樂的樂趣,非常重要。就如,看懂文字,清楚文章中文辭意境的表達方式,才有可能對閱讀產生興趣。
也就是說,教孩子看懂樂譜,才會讓孩子得到開啟閱讀音樂密碼的神奇鑰匙。
就我所知,很多人從國小到國中、高中,上了十多年的音樂課,結果還是看不懂五線譜。或許,有些人會認為,只要看懂在五線譜上標示的數字,會基本的吹與唱就可以了,何必強求沒有額外學樂器的孩子懂五線譜呢?!
事實上,在五線譜上標示數字應該只能作為培養初步認譜能力的替代工具,最終仍需從數字轉化至具有看五線譜的音樂能力,才有可能真正體會音符在五線譜上,時而跳躍、時而靜止;時而高亢、時而低吟的音樂本質。
也就是說,把孩子們侷限在沒有形象意義的數字堆裡,就會限制孩子們對音樂的思考能力。沒有音樂的思考能力,吹再多的直笛,對於認識音樂、亦或是感受音樂藝術,可說是沒有任何實質幫助的。
當我們鼓勵孩子勤於閱讀,不應只要求孩子一年必須讀十本、二十本的書,而是希望孩子藉由閱讀,認識文字的美,進而認識自我、認識人生,然後將書中所傳達的意念,放在生命的心坎裡。
同樣的,希望孩子接觸音樂,進而喜歡音樂,音樂課就不要只用一堆毫無意義的音樂故事、音樂影片來填充時間,或只讓孩子們天荒地老不停地吹、吹、吹…。
音樂課不應該被當成一門學科在教,只為了特定的進度、範圍進行所謂的教育訓練。如此,孩子只能獲得零碎的知識傳授或無意義的技藝訓練。貼近音樂的本質「聲音之美」,讓孩子擁有深刻的情感體驗,才是音樂課真正存在的價值所在。
請不要誤會,我這樣說就是一竿子打翻全船的人。事實上,我看過很多盡心盡力的音樂老師,在吃力不討好的教學環境中,努力的在做對的事。
其實,令人相當無奈的是,需要翻轉的不是只有老師的教法,真正該翻轉的應該是教育部高官們的腦袋,其次是眾多家長的錯誤價值觀。
留言列表